接地模块是一种以导电非金属材料为主的接地体,它由导电性、化学稳定性好的非金属材料、金属接地体、电解质和吸湿剂组成。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土壤环境,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应用更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与传统接地体相比,具有降阻效率高、接地电阻稳定、减少地电位反击、使用寿命长、耐腐蚀、安装方便等特点。
原理和作用
1.降低接触电阻:接地模块的主体材料与土壤的物理结构相似,能与土壤结合为一体,使接地体与土壤的有效接触面积比金属接地体大许多倍,增大了接地体的有效散流面积,降低了接地体与土壤的接触电阻。
2.接地电阻稳定:接地模块具有强的吸湿保湿性能,能使周围的土壤保持湿润,保证接地模块有效发挥导电作用;同时,接地体中导电物的导电特性不受干湿度、高低温等季节变化的影响,因此能提供稳定的接地电阻。
3.减少地电位反击:接地模块的非金属材料使电阻率相差巨大的金属与土壤之间形成一个变化比较平缓的低电阻区域,当大电流冲击时,可降低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减少发生地电位反击的概率。
4.耐腐蚀性强:接地模块的金属骨架采用的是表面经耐腐蚀处理的金属材料。
性能特点
1.采用非金属材料作为导电介质,其导电性不受季节影响。
2.能吸湿保湿,保持与土壤有效接触,接地电阻低。
3.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能有效降低接地电阻。
4.安装方便、耐腐蚀、使用寿命长。
安装程序
1.接地模块采用水平(或垂直)埋设,埋设深度不小于0.8m,间距不小于4m。
2.接地模块之间的连接须焊接,并做好防腐处理。
3.回填土时应适量洒水,分层夯实,待接地模块充分吸湿(24小时)后测量接地电阻。
注意事项
1.储存接地模块应保持一定湿度,避免高温、干燥、曝晒。
2.运输和安装时,应避免机械力损伤接地模块。
3.在寒冷地区,接地模块应埋在冻土层以下。